自貢扎染,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,有中國工藝美術瑰寶之稱,在國際、國內享有較高的聲譽和美譽,與龔扇、剪紙并稱為鹽都“小三絕”。
“自貢扎染”起源于秦漢時期,是流傳于巴蜀、盛產于川西南自貢轄區內的一種民間手工藝染織品。據有關資料記載,早在公元前221年的秦漢時代,即有了絞纈、印花技術出現。
在唐朝,扎染已普遍運用,唐宮廷著名的“霓裳羽衣舞”,即是舞女們身著艷似彩虹的柔軟輕紗扎染舞衣表演的舞蹈,其編舞、音樂,服飾著力描繪虛無縹緲的仙山意境,觀之使人陶醉、心曠神怡,傳頌到今。
50年代初期,自貢扎染通過歷代扎染藝人的研究和探索,形成了一整套10多道工序和扎染技法,特別是通過順反多次絞扎,使圖案變化朦朧多變,圖案精巧、線條清晰,使扎染作品成為偶然效果強烈、絢麗多彩、永無重復的藝術品,用獨特的藝術方式表達了上千年的歷史文化。
?